作者: 馬長青 信息來源: 新街鎮 發布時間:2020-06-29 瀏覽次數: |
在天長市新街鎮王店社區,人們總會看到一名男子拄著拐杖,一瘸一拐奔走在田間地頭、忙碌在農田里。
他叫虞米,今年51歲。1970年出生。當時,年輕氣盛的虞米滿懷斗志,相信憑借自己的辛勤付出,一定會改變貧困的生活面貌。
30多年前的一次意外,使他的右腿受傷,造成終身殘疾。面對生活的種種不幸,虞米放下傷心失落,靠著不服輸的勇氣,通過看書學習知識,頑強戰勝一個個困難,讓全家逐漸擺脫貧困。
他曾一度精神失常,甚至有輕生的念頭。經過家人的和親朋好友的耐心勸說,他漸漸地有了自強不息活下去的信心、決心。
“當時我住了一個多月醫院,回家后又在床上躺了一年,能下地走路時腿仍然沒有勁,走路一瘸一拐。”虞米回憶說,出事那年,他剛剛結婚成家,與父母分家獨立生活,遭遇如此不幸,感覺前途迷茫。
虞米受傷后,妻子對他不離不棄,默默挑起家庭重擔。妻子面對挫折的勇敢堅毅,讓虞米十分感動,他漸漸恢復了生活信心。
虞米父親是一名村醫,便鼓勵虞米學醫,一起他今后有一技之長,可以養家糊口。為此,1995年虞米便和父親學醫。他一邊學醫,一邊從事輕微的農事,為家里減輕負擔。
期間,虞米還學起家庭養殖,承辦了一個10畝的水面,放養了5000尾魚苗。由于自己和家人的努力下,加上他刻苦學習水面養殖知識,一分耕耘一分收獲,當年就取得好收成。
他看著忙碌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,始終默默鼓勵自已,要堅強面對挫折。
2010年7月,在扶貧干部的推薦下,虞米又謀到新的工作崗位,被鎮里聘為社區殘疾人助理員。他工作勤勤懇懇,任勞任怨,近年來,他家終于摘掉了貧困戶的“帽子”。
2015年,虞米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。一系列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,讓虞米重新鼓起生活信心。他在扶貧干部、社區農家書屋管理員的引導下,還送科技、送知識上門,他精心水產養殖,不僅認真學習養殖業,還學會一手醫學技術,成為社區小有名氣的養殖戶。
虞米對筆者說:“那年我家養魚收入3000多元,春節期間的生活用品和年貨統統解決了。”
多年來,虞米同志身殘志堅,積極參與新街鎮及全市志愿服務工作,用自己的一片真情詮釋了人生的大愛,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。殘疾人虞米被評為2015年度全市優秀志愿者,同時受到了天長市文明辦的表彰。
“身殘心靈克險阻,體疾何懼創明天”。對于今后的發展,虞米信心滿滿,他說“生命是一本厚厚的書,只有封面和封底由他人設計,其中的內容需要自己去書寫,若沒有奮斗的汗水,那么這本書就不會顯得那么精彩”。虞米用他的行動為這本生命之書增添上了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!
如今,虞米的女兒已經初中畢業,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好?;仡櫳畹钠鹌鸱?,他感慨萬千。“無論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難,只要不低頭,咬著牙向前走,生活就有希望。”他對筆者說。
新街鎮王店社區黨總支書記李新華說:“虞米身殘志堅,靠勤勞的雙手實現脫貧,給全社區群眾作出了榜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