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長市位于安徽省最東部,素有"安徽東大門"之稱,除一面與本省來安縣接壤外,其余三面皆被江蘇五縣市區(高郵、儀征、金湖、盱眙、六合)環抱。全市國土面積1770平方公里,總人口63萬人,市區人口約20萬人,轄14個鎮、1個街道辦事處、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。綜合實力連續十年位居全省十強,2010年位居全省科學發展一類縣第四,連續五年保持在中部百強縣之列。
春秋戰國時期,本地先屬吳國,周元王三年(公元前473)越滅吳,屬越。越退回江南,復屬楚。秦始皇二十六年(公元前221)本地為廣陵、東陽二縣地,屬九江郡。兩漢時期,本地為廣陵、高郵二縣之地,部分境域屬江都縣。廣陵、高郵先后隸屬于荊國、吳國、江都國、廣陵國、泗水國、廣陵郡。三國時期,高郵、江都縣廢,本地屬廣陵縣,仍隸廣陵郡。
氣候特征:季風明顯、四季分明、氣候溫和、光照充足。 雨量適中,旱、雨季分明。多年平均降水量1048mm。旱季長7個月、雨季5個月,雨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8%。 氣象要素分布 氣壓 天長市多年平均氣壓為1014.5毫巴(1957—2001)。各月氣壓最高出現在12月,為1024.9毫巴,最低的出現在7月,為1001.7毫巴,年較差為1毫巴左右。氣壓的季節變化不大。
天長地處江準之間,屬吳頭楚尾。特殊的地理環境,悠久的歷史,形成獨特的習尚。衣食住行,交往禮節,歲時節令,無不有約成之規。汊澗盼子,婦女"丟筷短子"、秦欄"坐熱窩事新子";銅城守歲酒必上"櫻桃肉";冶山春節吃"十香菜",及所謂"百里不通風,十里不同俗"。豐富多彩的"規矩"中,既有純樸民風之傳留,也有陳規陋習之遺害,瑕瑜互見,糟柏與精華并存。
秦欄大脆,是油酥烤餅,香脆舒口,是早餐的佳品,現已提升至宴請主食。食用既可干嚼,也可泡入雞湯。
天長地處華東腹地,南臨長江,北枕淮河,東臨高郵湖,西傍京滬鐵路,205國道—寧連高速公路以及寧淮高速公路縱貫境內,市區距揚州51公里,南京75公里,到上海也僅3個小時左右路程;水路經高郵湖直達沿江、沿海各大港口。天長是東部沿海地區與內陸中部地區的跳板,是長三角經濟區重要的配套加工業生產基地。